多起死亡事件后 一批中药注射液或被淘汰 安全性再评价启动。中药注射液因其成分复杂,直接注入静脉,易引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近年来,多起与中药注射液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2025年5月,安徽阜阳一名54岁患者在输注刺五加注射液后死亡;2023年11月,太原一位患者因输注痰热清注射液引发休克和急性肝功能衰竭而去世。这些事件促使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中药注射液的监管。
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加快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实施前上市的中药注射液进行上市后研究。这是史上最严的中药注射液监管措施,旨在主动评价一批、责令评价一批、依法淘汰一批。
中药注射液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第一支中药注射液诞生于1941年,属于抗战时期的应急药品。此后几十年,中药注射液行业迅速发展,目前有超过130种中药注射液品种,其中包括多款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产品。然而,这些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
北京度衡之道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春生表示,大部分公司希望把药品做得越来越正规,但具体如何进行上市后研究,一些企业还在迷茫期。安全性评价相对容易,但有效性评价较为复杂,需要进行随机盲法对照试验。与化药相比,中药的临床试验更难找到证明其有效性的指标,因此CRO公司提供的是专家型服务,需要对每个中药有新认识。
北医三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介绍,十多年前,北京各三甲医院门诊有专门的输液室,每天有很多人输液,其中很多是中药注射液。但由于副作用较多,北医三院已有超10年不进也不用中药注射液了。2012年后,北京市取消三甲医院门诊输液,中药注射液在北京三甲医院的使用大幅减少。
中药注射液很少进入国际国内权威指南,大医院需要严格根据指南用药。张铭认为,相比口服中药,中药注射液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越正规的大医院越排斥中药注射液。基层医疗机构抢救能力有限,一旦输注中药注射液时发生不良反应,后果往往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基层用中药注射液的限制力度。
此次政策落地,与近年来中药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频发有关。多位业内专家呼吁对中药注射液进行再评价,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邓勇认为,再评价政策将直接影响中药注射液的使用和支付,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的品种将被注销注册证书,这将促使中药注射液行业洗牌,淘汰一批低质量的品种和企业。
炒股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